爱游戏官网登陆是中国新闻出版总局出版物特许印刷企业[(粤)新出印证书4403001377号]
0755-82415862

全国首个设立智能制造学院的高校在这儿→

  作为国内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乘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东风,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智能制造学院。坚持项目驱动、平台支撑、课程引领的办学理念,学院输出了一批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助力。

  2025年9月,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将迎来第一批19名硕士生,他们聚焦控制工程、智能检测、图像处理和AI三个细致划分领域推开求索的“大门”。

  谋划在先,2016年学院成立之初就积极构建“中-高-本-硕”贯通的“立交桥式”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的开设再次印证了学院在优化专业布局、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打造实践基地、提升教师素养、深化产教融合方面的综合实力。

  以智能生产线示范创新中心和机器人共性技术平台为代表,学院的实践基地比肩制造业领先水平,超声波仪表智能检测、基于特征点追踪的智能3D激光检测等仪器设施紧跟甚至超越市场步伐一一更新上线。

  在智能生产线示范创新中心,一条实景化的智能生产线呈现在眼前,总控台只需一键发布命令,原材料输送、半成品装配、成品总装、智能检测、个性化定制、智能包装、成品入库等流程便一气呵成。这套生产闭环系统还在一直在升级,不仅嵌入了5G通讯技术,AGV自动引导小车也刚刚串联其中“顶岗”装载运输,而这些正是学院对标“工业4.0”把握灯塔工厂核心要义的具象化表现。

  在机器人共性技术平台实验室,智能制造学院大三的学生们正在用心领会着“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验证理论”的学习过程。“我们10名同学组成了一个攻关团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智能门铃作品。大家正在编写各自单元的程序,然后经过反复磨合、调试,将视觉检测、程序烧录、仓储打磨等环节契合起来。”学生丁建华说。

  该平台实验室是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一同论证打造,最终形成了“政产学研资用”六元协同的“双创平台”,同时它也是机器人领域的“集大成者”,融合了机器人、电气工程、自动化、网络信息安全等多学科知识,这一种原因是基于产教融合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对教师团队的素养提出挑战。

  智能制造学院教师团队的素养提升遵循引育并举原则,摒弃以学历论实力的固有思维,60%的教师拥有大规模的公司的工作经历,他们掌握市场动向,能快速识别产教融合的“断点”为学生“补缺查漏”。此外,学院与科研院所达成师资共育合作,通过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的窗口触摸科研前沿技术;定期走进西门子、菲尼克斯等企业,系统学习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合二为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团队共编著国家规划教材6本,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智能时代呼唤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迭代,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正在向更大范围拓展、更深程度渗透、更高层次演进。”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范其明说,“仅2024年,我们就组织申报大学生科技立项17项;组织学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7项。其实,我们从始至终在探索一个长期课题——怎么样才可以让学生适应新型工业化?答案就是产教深层次地融合!”

  近年来,智能制造学院立项的企业委托课题增长率逐年攀升,致力于将依托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派生出来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到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例如,利用智能检测和装配技术,让航天领域企业的装配更精准;利用机器人分拣技术,帮助印刷公司提升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投入、实现智能包装,产品附加值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精确反映设备能耗,为加工公司优化生产流程提供数据支撑;基于视觉技术,监测企业职工的操作的过程,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一个个课题的出色“解法”见证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完美蜕变。学院各专业还设置不少于5个的项目式课程,多路并进让“工程(企业)实践四年不断线”。

  这个月,智能制造学院又热情参加到天开津南园精密仪器产教联合体“智造先锋计划-现场工程师定制班”当中,定制班采用校企双元导师联合授课、真实项目场景沉浸式实训、产业前沿技术实操演练等多元模式进行,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练中创”,为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又迈进一步。

上一篇:每周股票复盘:爱科科技(688092)2024年营收452亿多层智能切割设备销量增长

下一篇:聚焦SMT整线设备四月相约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